催漫画,免费、极速、阅读!
  • 登录/注册
  • 阅读记录
  • 收藏/桌面
少女漫画青年漫画真人漫画少年漫画玄幻科幻冒险热血耽美爱情爆笑生活修真神魔日常总裁灵异精品战斗漫改新作神仙改编校园治愈
当前位置:催漫画 > 资讯 > 动漫 > 正文

评分8.2,票房近10亿,这部动画彻底火了

2023-07-22 16:14 来源:情报姬 作者:阿正说动漫
人气12

《长安三万里》火了,算是意料之中,开分8.2,对得起它的内容。

要说这部动画电影的缺点,掰着手指头能算出一大堆:大唐记事流水账;故事性薄弱;诗歌文化挖掘不深刻;李白塑造过于单薄甚至有所贬损;历史线对不上等等。

可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当时我看了点映场,从电影院走出来时,满脑子转的既不是大唐的繁华,也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更不是最后的《将进酒》。反倒是高适口中的潼关,三次出现的黄鹤楼,以及李白口中的那一句:

“他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么?”

据说后来电影院里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看电影时,孩子们都在背诗,不少大人们却反而看得直抹眼泪。倒不是因为他们背不出那些耳熟能详的诗了,我想,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场大梦,一段人生,和一篇岁月的变迁。

毕竟,提到唐史,我们不仅会想起李世民,武则天;想起李白,高适这些英明神武,或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来,也会想起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白马驿之祸等这些令人哀痛的历史事件;

更会想起那座梦幻般的历史城市——长安

长安,一座历史名都。时至今日,承载了十三个朝代的沧桑记忆。正所谓“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哪怕是到了今天,这座城市对我们都有着非凡的吸引力,更何况一千多年前那个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大唐呢?

然而,提到唐史,我总是感到有些难过的。一座城市承载了多少朝代的兴盛,就势必见证了多少朝代的衰亡;开出了多少朵文明之花,就经历了多少次战火焚烧。我爱唐史,却更偏爱它衰败的那一段。

之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够好,也恰是这一点。要讲长安,不仅仅要讲它的繁盛,更要看看它的衰败。

开元盛世时,大唐有李白,有贺知章,有王昌龄,有王维等这些伟大的诗人。一如电影前半段中为观众展现的黄鹤楼那样,楼下有笙歌美酒,楼上有诗词歌赋。那时的大唐就像这座黄鹤楼上的诗板一样,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那时岁月还很慢,看起来有的是时间供人浪费和蹉跎。只要你敢闯敢拼有抱负,就不会有走不通的路。

高适第二次去黄鹤楼时,正是大唐文化到达顶峰的时候。无数文人墨客云集黄鹤楼,他们对诗弹琴,饮酒作赋。黄鹤楼上一片莺歌燕舞,好不快活。在这些人中,虽然不是人人得以实现抱负,但希望依然在。

虽然历史上的高适也并非那个性格,但电影通过高适的眼睛给了观众一个很好的视角,这是我认为做的很好的一点。毕竟在那帮人中,没喝醉的只有高适,他是清醒的、格格不入的。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情节中抽出身来看清楚一个问题:

空虚

这并非是高适的视角,而是我们作为看客的视角。

诚然,这满楼上下的人都很快活。当时李白入了翰林院,王昌龄也做了官,周围的达官贵人都围着他们转,一切看起来真是好得不能再好。

可是他们并未实现自己的抱负,甚至说这么多年来,他们都没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哪怕一步。这种空虚的狂欢,其实是最可怕,也最磨人的。它看似繁华无比,却总少了些“落地”的踏实感。

他让你产生了成就的错觉,却也贻误了应有的理想和抱负。

说回历史,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宰相李林甫专权独断,祸乱朝纲,士大夫阶层日益固化,李白本想当个有为青年,却愈发朝着写诗陪笑的方向滑坡。

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虽然当了官,未曾想出道即巅峰,往后的时日愈发不得志,一片赤诚之心反倒成了他屡遭排挤,最终受妒被害的祸端。

再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逃亡四川,长安彻底毁了。一同毁掉的,还有文人的理想和旧梦。

再见黄鹤楼时,李白已然成了阶下囚。那半边倾颓的黄鹤楼,一如曾经繁华的大唐,如今失了半壁江山,险些亡国。

当小书童责问李白时,李白的回答令人无比痛心:

“他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李白一生都想大展宏图,且不论他是否有做官的才能,至少他的眼中不光有良夜的月亮,也有黎民的浊泪。他是有人文关怀的,仅凭这一点,就比当年朝堂上的部分大臣不知好了多少倍。

哪怕年近花甲都愿为大唐流尽热血,结果却反而戴上了叛贼的枷锁,流放夜郎,这是何等的失望和落寞。

最可笑的是那深思熟虑步步为营,忠心耿耿拼尽全力,他以为选对了,却事与愿违地踏上了歧途。可笑之中,又带着多少叹息。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大丈夫无惧一死,唯惧死不得其所。而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又岂是他的错呢?倘若科举不禁商人之后,倘若唐皇能懂李白之意,倘若李璘未竖反叛之旗……何来一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长安三万里,到底是一条人生路的距离,万重险山,也不敌一辈子的坎坷。

再说潼关,若非唐玄宗一顿微操,逼死了有着“大唐双壁”之美称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或许潼关不会失守,长安也未必会陷落。可惜,历史上的事情没有倘若。

电影终究是给了哥舒翰一个悲壮的形象。历史上的哥舒翰被安禄山生擒之后晚节不保,还供出了三处守军的情况,我想大概是他当时年迈中风,本就半身不遂,再被唐玄宗这么一逼,终归是心寒了吧。

而千年后的我们纵观安史之乱前后,真正悲壮的又何止电影中提到的这些人呢。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虎背熊腰的郭子仪,而电影之外,我们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忠诚不二,以身殉国的大侄子——郭昕

公元760年,吐蕃军攻陷河西,连破大唐数座城池。自此,郭昕驻守的安西四镇彻底与唐王朝中央失去了联系长达十余年,史书有载:“隔绝不通”,“声问绝着十余载”。

然而,就是在这种孤悬塞外,音讯不通的情况下,这支唐军始终未降,一直坚持与吐蕃军作战。这一守就是四十年,以至于当年两鬓青丝的少年郎,生生耗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每当大漠日暮,该是何等苍凉。

这种苍凉,回荡在古国岁月的脉络里,如萧瑟的羌笛一般如泣如诉地吹奏着盛世的落幕,何其悲壮。往后的时日里,大唐再也回不到往日的辉煌,也再没有浪漫潇洒的李白和雄浑慷慨的高适。诗人的篇章中多了几缕哀愁和追思。

一如我前面说到的,《长安》这部电影的问题非常多,但我希望它是一粒种子,一粒代表着家国情怀和文化内涵的种子。今日将它埋下,往后会开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长安》中说,诗在,长安就在。而我想说,只要长安在我们的记忆里,那回荡在华夏子孙胸中的浪漫和慷慨就不会散去。我们的文化正在盛放,文人风骨会凝结出遒劲的翠竹。届时,举目见日,“长安”自在眼中。

文:EmbeRRR


阿正这边长期征稿

关注公众号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