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游戏产业的日益壮大,电竞行业也从灰暗的边缘拉入了大众的舞台上,但随之而来的争议声也愈来愈大。从开始到现在都有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质疑“打游戏真的能被称为职业或是体育项目吗?”
诚然,在不了解游戏的人眼里,打游戏简单点来说就是不务正业的“玩”,甚至被归为“网瘾”这种玄学的病症。在他们眼中:长时间对着电脑打游戏,是对身体有害的;网络上众多游戏主播的素质问题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专家教授”们所说的游戏会让小孩子学习游戏中暴力的元素,给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
而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只是反映出了“无知”。但其实总所周知,不管是下棋打牌还是球类,所有体育项目最初都是由“游戏”而演变过来,而电子竞技的规则跟平衡也是经过很多年的打磨才设定下来的。
罗杰-凯洛斯认为:有趣;有不确定性;受规则约束;虚构情景;无生产性——满足以上条件,即为游戏。
而所谓的“传统体育对身体好”这个想法似乎有点瑕疵,普通人先不提,那些职业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程度,以及非常人的训练量下,对身体跟心理所带来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相比之下,电竞所谓的长时间对着电脑的问题在电竞职业规范化之后都不是问题。正常规律的作息与适当的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了电竞俱乐部的常态。
行业的规范同样能解决的也有从业者的“素质”问题,我们可以参考NBA,其球队球员的形象就是在前总裁大卫斯特恩不断指定规则的情况下不断得到改善的。虽说这其实是属于直播平台方面的问题,但职业化的过程是能够影响到的。但更钻牛角尖的说法是:低素质的人什么行业都有,你没办法说打球下棋的人就都是高素质人类。
对于游戏会诱导小孩子使用暴力,这个说法已经被争议了很久,并且20多年前的美国人的“反暴力游戏浪潮”就已经更深入全面的讨论过了。同样也是因为无知以及对游戏的不了解,导致美国对“暴力游戏”进行了重新的审查跟制订了相对应的分级制度:
比尔•怀特先生尽力地向利伯曼和众人解释,玩家的攻击目标是吸血鬼,而女孩是被保护对象。但直到十几年后,竟还有很多偏听偏信而又不去亲自玩一下的无知者,以为《午夜陷阱》的玩点是以陷阱谋害无辜女孩。这是游戏史上最大的误解案例之一。
但国内玩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十几年前的一纸禁令,让游戏机在中国断层了这么多年。但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并不会因为仅仅玩了某个游戏就会学坏,最主要的还是家庭的教育问题;
拥有十五年电子游戏制作经验的富勒普称,他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没有电子游戏可以玩,电视就是用来看节目的。那些儿童片基本只有三十分钟,而且总是会给观众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富勒普觉得,这样的节目会给小孩灌输一种“世上无难事”的思维方式,在他们长大以后,就会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会轻松的迎刃而解。而在电子游戏中,失败的次数远比胜利多得多,胜利是不容易、不轻松的。因此可以认为,电子游戏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理念,是对盲目乐观的“宿命论”的否定。
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都看不起电子竞技的。90%的情况下,当兴趣变成职业,一切都不会不一样。不管是运动员还是电竞选手,只要成为了职业,其实就是一种伟大的牺牲,都应该令人为之喝彩。
转载来源:宅男福利社